在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中,经常会遇到鱼类厌食、吃料量下降、甚至整个塘口完全不摄食的异常情况。这些厌食或食欲不振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可能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尽快让鱼类恢复正常的摄食和生长,避免由此导致的生长放缓、养殖周期延长,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我们需要对这些厌食现象的原因进行具体、综合的分析。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病害因素。鱼类如果患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肠炎、烂鳃等)、肝胆疾病,其机体就会处于不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下的鱼,其组织器官可能受损,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厌食现象。特别是当鱼吃食时出现“炸群”现象,这多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鱼甚至可能完全停止摄食,出现“拒食”现象。
寄生虫是引起鱼类厌食的常见原因。当鱼体寄生了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其鳃部会受到刺激产生大量粘液,降低利用氧气的能力,从而导致摄食量下降。锚头鳋寄生在体表不仅会影响鱼类的摄食,使其表现出不安分或厌食行为,还会影响鱼体的正常生长。如果肠道内寄生了大量的绦虫,它们可能会阻塞肠道,使鱼无法摄食。而肠炎病则会破坏鱼体肠道内壁膜,影响鱼类的正常消化功能。
对于病害导致的摄食异常,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病鱼的体表、鳃或内脏来发现明显的症状。通常还会伴随或多或少的病鱼死亡。为了确定病因,可以对濒死的病鱼进行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对于细菌性鱼病,我们可以使用消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原生动物的车轮虫,可以选择用车轮指环清或硫酸铜进行杀灭;对于蠕虫类的指环虫、三代虫,可以使用敌百虫或者10%甲苯咪唑进行治疗;而甲壳类的锚头鳋、中华鳋则可以选用菊酯类或辛硫磷类药物进行两次杀灭。对于肠道绦虫类病,我们可以选用敌百虫或吡喹酮类药物拌料内服驱虫。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