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模式,一种集环保与高效益于一身的水产养殖模式,正在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它不再受到水质环境、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养殖更加集约化、工业化。然而,尽管国外已完成水产行业的工业化进程,但在国内,这一模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前期投资成本的高昂。土地租赁、土建与大棚、设备采购、输电线路、道路铺设等费用不菲,而且很多水产养殖场位于远离城市的区域,物资运转困难,土地等资源可能还需要一次性大额支出。此外,循环水设备的成本也不低,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在内陆地区进行循环水养殖的养殖户来说,如果没有廉价的热源或水源,加热和换水的成本就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
除此之外,系统能耗太高也是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广的一个难题。在运营成本中,大部分成本都来自于系统运行的能耗。北方一些地区,如果没有就近的廉价热源,单纯用水产养殖热泵耗电量惊人。如何降低能耗、节省电费成为了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农业补贴后遗症也是影响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广的一个因素。一些地区曾出现过大规模的循环水养殖改造、有关部门进行设备款补贴的“惠民”政策,但由于采取的是在指定的厂商购买设备才能享受补贴的措施,导致养殖户高价买的设备效果却大打折扣,从此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存在着诸多成见。
另外,循环水技术有某些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比如亚硝酸盐的去除问题,这是循环水养殖*核心的问题之一。因为长期不换水而养殖过程中仍在不断地向水中增加饲料会导致氮元素在水体中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无法从水中排出,亚硝酸盐的浓度会逐渐升高。现有的生物过滤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把氮元素从水中“拿”出来是彻底解决目前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反硝化细菌需要在厌氧的环境中才能起作用而水产养殖的水环境往往是高溶氧的因此在循环水中培养厌氧的反硝化细菌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客户根据自身当地的情况和经济能力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系统能耗方面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修建大型生化过滤池、减少水泵的功率和数量、选择性价比*高、效果*好的设备等;在农业补贴方面政府应该加强监管确保补贴政策真正惠及养殖户;在循环水技术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和开发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