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作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正以其独特的循环利用水资源能力,引领着养殖业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仅显著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还构建了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为现代水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追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源头,不得不回到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欧洲。在那个时期面对水资源短缺和养殖效率低下的双重挑战,欧洲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来提高养殖效率的方法。*初的设想是通过改进传统的流水养殖模式,建立储水系统,确保在枯水期也能有足够的水源供养殖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逐渐成型,并发展成为包含鱼池、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等多个子模块的复杂生态系统。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每一个子模块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和生化过滤设备负责将鱼池中的废料和有毒物质进行过滤或转化,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循环利用;温控系统和增氧系统则精确调控养殖池水的水温和溶氧量,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杀菌消毒系统则有效消除水体中的病毒和细菌,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大优势之一在于其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三大公害”:亚硝酸盐、氨氮和pH值波动。氨氮主要来源于鱼类的排泄物和未利用的饲料,其高浓度会对鱼类造成致命伤害;亚硝酸盐则是氨氮转化的产物,同样对鱼类构成威胁;而pH值的波动则会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和鱼类的生理机能。通过先进的净化技术和精准的环境控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显著降低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保障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除了解决“三大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具备诸多优势。首先,实现了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养殖,使得对物种生长率和收获周期的科学管理成为可能。其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度集约化,所需水量较传统方式减少90%至99%,占用土地面积也大幅缩减,不仅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还减少了热损耗和水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突破了养殖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高密度养殖,提高了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工的产量。由于养殖地点可以贴近需求市场,因此减少了运输成本,延长了产品的货架寿命。
尽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曲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德国的循环水养殖设备用于罗非鱼、鳗鱼的养殖,但由于设备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养殖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07年,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推动下,我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才逐渐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特别是2013年前后,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设备技术、养殖管理、渔场规划等领域的多项突破。
尽管我国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正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循环水设备的研发、运行工艺与养殖管理的标准化、设备与养殖品种的基础性研究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应认识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并非万能的养殖模式,其成功运行需要设备技术、运营管理和市场行情三方面的共同支撑。
综上所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主流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完善,有理由相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为全球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小龙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