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是由斑点叉尾鮰病毒引起的一种孢疹病毒病,该病*早在美国发现,现已在洪都拉斯和中国等地流行。这种病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通常只对鱼苗和鱼种产生严重影响,然而成鱼也有可能发生隐性感染,成为病毒的携带者。病鱼或病毒携带者通过尿液或粪便将病毒排入水中,实现水平传播,病鱼和疫水成为主要传染源。亲鱼感染斑点叉尾病毒后,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
该病流行的水温范围为20度到30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速度和发病率、死亡率也会逐渐增加。当水温低于15度时,该病一般不会发生。斑点叉尾鮰病主要危害当年的鱼,当水温达到25度时,病情可能突然暴发,表现为急性发病和高死亡率。患病的个体会出现食欲不振、脱离群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等症状。有20%到50%的病鱼会出现尾巴向下、头部向上悬浮于水中,间歇性旋转游泳,沉入水底并衰竭而死。
病鱼在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充血现象。腹部胀大,眼球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外突。鳃部苍白,有时伴有出血,部分鱼可能出现肛门红肿外突。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中和试验或DNA探针技术进行确诊。
为了控制病毒的流行,消毒和检疫是有效的防控手段。使用有效氯含量在20到50克每立方米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这种消毒方法可用于水体、鱼体以及养殖用具的消毒。防止携带病毒的亲鱼产卵繁殖也是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应选择没有该病病史的亲鱼进行繁殖。降低水温可以终止病毒的流行,因此在病毒流行期间,可以通过调节水温来减少病毒的传播。同时,在饵料中适当加入抗生素可以降低继续发病感染的风险。为了减少应激反应,还要确保给予鱼类足够的溶氧量。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但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消毒、检疫、选择健康亲鱼、调节水温、添加抗生素以及确保足够溶氧量等,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及时诊断和采取相应措施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