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疾病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急性烂鳃病尤为突出,对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深入了解并有效防治这一疾病,在此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斑点叉尾鮰急性烂鳃病的发病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这段时间内,水温上升,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水温超过25℃时,随着水温的升高,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上升,且从发病到大量死亡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
急性烂鳃病是一种营养性和应激性疾病,它的发生与斑点叉尾鮰的长期营养不均衡饲料投喂有关。这种不均衡的营养摄入使得鱼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当面临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导致鱼体激素水平上升,进而引发心脏血液输出量和耗氧量的增加,促使鳃瓣充血和表面积增大,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氧气和水分的交换。然而,当环境压力超过鱼的承受能力时,鱼体的生理平衡无法维持,导致鱼鳃、肠道、肝脏等器官进入严重的病理状态,引发急性烂鳃病。
在养殖生产中,有几种主要的应激源可能引发急性烂鳃病的爆发。首先,水体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养殖密度的盲目增大,养殖水体的生态负荷加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近鱼体的耐受临界值,使得鱼体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到了夏季,水温上升,水体溶氧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进一步增加,*易引发鱼体的严重应激,导致急性烂鳃病的爆发。
其次,饲养管理的不科学也是疾病爆发的原因之一。长期摄食营养不均衡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斑点叉尾鮰,容易出现脂肪肝、高糖肝等病理性变化。营养元素的缺乏导致鱼的应激反应增强,使其机体的抗应激能力降低。
此外,种质退化导致抗逆性下降也是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亲繁殖、回交生殖等现象导致斑点叉尾鮰的种质退化,抗病力和抗应激力减弱,从而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在防治对策方面,首先应当注重预防措施。通过选用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减少应激源,以预防急性烂鳃病的发生。其次,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是关键一环,需要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水质改良剂。再次,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也必不可少,选择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定期添加保健品,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后,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日常巡塘,密切注意鱼的活动、摄食情况,一旦发现疾病发生的苗头,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总的来说,斑点叉尾鮰急性烂鳃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改善养殖环境、科学饲养管理、优化种质、减少应激源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降低急性烂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鲍鱼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分析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