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氨氮的积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氨氮主要是由于养殖鱼类的代谢、残饵和有机物的分解而引起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排水中的氨氮浓度一般为1.4mg/l左右,而投喂的饲料中大约有40%的饲料蛋白氮被鱼类转化成氨氮,如果不进行处理,氨氮在循环养殖水体中的积累会呈快速直线上升的趋势。研究氨氮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重要课题。氨氮在养殖水体中的积累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其中非离子氨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很大。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氨氮的积累,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空气吹脱
空气吹脱是一种有效的氨氮去除方法。其原理是应用气液相平衡和介质传递亨利定律,在大量充气的条件下,减少可溶气体的分压,使溶解于水体中的氨NH3穿过界面向空中转移,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空气吹脱的效率直接受到pH值的影响。在高pH值的条件下,氨氮大部分以非离子氨的形式存在,形成溶于水的氨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调整pH值,提高处理效率,并适应养殖鱼类对水体pH值的要求。
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是一种利用氟石或交换树脂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交换和吸附的方法。氟石的吸附能力较强,设计适宜可吸附95%的氨氮,但其再生操作烦琐、时间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再生操作。同时,氟石还可以作为生物处理的介质,在氟石上接种硝化细菌,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进行转化和去除的方法,其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细菌则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实现彻底脱氮处理。但反硝化过程需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应用于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处理方法。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