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复杂生态系统中,保持水质的稳定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其中pH值的波动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处理效果。
导致pH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鱼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氨氮。这些氨氮为硝化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了它们的迅速繁殖。硝化细菌遍布于整个养殖系统的管路、设施以及养殖池表面,形成了生物膜。在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不仅消耗了氨氮,同时也产生了酸性物质,这使得水体的碱度逐渐降低,特别是在配备了生物处理设备的系统中,这种pH值降低的现象更加明显。例如在pH值为7.5的水体中,经过三天的封闭运转,pH值可能会下降到6左右。
此外二氧化碳的累积也是导致pH值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有效地从水体中去除,它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一步降低水体的pH值。
pH值的过低不仅会对养殖鱼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会抑制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这两种细菌在pH值低于7的环境下会停止生长和繁殖,从而失去转化氨氮的能力。这意味着生物处理系统可能会失效,导致氨氮和其他有害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对鱼类造成毒害。
为了维持水体的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节措施。首先化学调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应用生物处理的系统中,可以通过向水体中添加Ca(OH)2和NaOH来调节pH值。所添加的药量通常根据投食率来确定,一般为投食率的17-20%。
另一种调节方法是利用臭氧的杀菌作用。在不使用生物处理的系统中,可以通过在水中释放适量的臭氧来杀死附着在系统各个部分的微生物,从而避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产生的酸性物质。一般来说当臭氧含量达到0.1mg/L时,就可以有效地杀死微生物。
此外,利用反硝化作用也是一种可能的调节方法。在系统中设置反硝化设备,可以使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性物质与硝化过程的酸性物质达到平衡。然而由于反硝化作用需要在厌氧的条件下进行,而水产养殖系统通常难以满足这一条件,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为了确保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稳定运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由于养殖密度大、水质变化快,如果水质控制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造成生产损失。因此需要对水位、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pH值、电导率、氨氮和硝酸盐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将这些参数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内,可以确保水质的稳定,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对其内容(观点)正确性的完全认可!如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并以具体沟通为准!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